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

閒人雜記

跟留學歸來的S洗洗塵。我笑說自己是只做兼職的無業閒人,空閒多,她說,她也是。然後S說,這幾天還約會了這個那個。才發現,同齡人間,無業遊民又真是挺多啊。

當然,「無業」是自嘲,準確點來說,都是轉行中。美麗一點的說法,就是重新摸索前途。

二三十歲左右的青年,轉行另創一番事業的什麼成功故事,以前讀報看過不少,沒太大感覺。惟是當自己來到這樣的年紀,耳聞目睹身邊的小故事,就覺得挺有趣,像是輪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現象去。其中最多的,還是轉行做生意。香港嘛,in terms of money,畢竟做生意「發圍」的機會高一點。打工呢,則分分鐘給打到沒有了生活。

不論什麼原因,下堂求去的,總懷迎新的喜悅。銅幣的另一面,自然是棄舊的寬快。

雖說棄舊是寬快,但到辭別在即的時候,踏那每天走過的路徑,想起可能不再重遊,卻又有一點依依不捨。真是一種奇妙的心情。(要不,那大概就是跟誰交惡,或者幹了什麼不願面對的錯誤了。)這種心情許多人都試過,卻都是一縱即逝,不多天就已經忘了。

我甚至連見工的心情也忘記了。幾年前求職的時候,腦袋內早已備妥各種標準問題的自家回應。最近再次見工,我以為自己準備充足,豈料對方一句「請介紹自己」如此見工問題ABC,我竟然事前完全沒有想起過。雖然答起來還可以吧,卻叮一聲提醒了自己,那最普通的準備工夫,竟給遺忘掉了。這樣的一個叮,叮出了我重新上路的前奏。

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

被遺忘的時光

放學了。合唱團的學生家長紛紛上前,接過小孩子。男孩小A左顧右盼,未見媽媽,即時紅了眼,淌出兩行淚。

我蹲下來,給他拭拭淚,聊聊天。他就一邊流淚,一邊點頭,搖頭,雙眼還是盼走廊盡處有媽媽身影。

旁邊的女同學看見了,主動上前安慰小A說:「唔好喊啦,我上個禮拜都等(爸爸)一陣啦。」另一個小女孩,也從媽媽那邊走上來,送上朱古力,一人一顆。我請他們多謝送贈朱古力的小S同學,小男孩終於破涕略露笑意,開口說話:「多謝小S。」

這天是第二課,他們只認識了兩天。真摯的善意,很簡單,就是本該如此的,看在眼裏,卻像是一幅久違了的圖畫,很美。彷彿只在孩子的世界才擁有,但那卻明明是大人教曉我們的。

拿朱古力,回過頭,小A的爸媽都來了。一天都光晒就是這種意思,眼淚即時止住,關水喉的反應都沒這麼快,連眉梢額角都歡暢過來。

那種賴爸媽的快樂和安全感,很簡單,就是人人如此的,卻是久違了,甚至記不起那感覺曾是怎麼樣。不到兩年,小A不會再為此而哭了。然後不到五年,小A想的就是父母你最好不要來。然後不到十年,小A已經掙脫了父母,不要問不要管。然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,是爸媽想賴他了。

到了今天,我爸爸還是重複的說,我三四歲那些年,如何遠遠看見他放工回家怎麼衝前過去迎接的時光。說真呢,我其實已經丁點也記不起有這麼的事。也許小A長大後也丁點記不起這天的眼淚和朱古力,可卻是他爸媽一生的回憶了。

***

可能因為我不用教他們讀書做功課,這些小孩子,就格外像小天使。看見他們,自自然然的,就重拾那最根本最簡單的快樂。

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

兩件法寶

我的鋼琴班學生,多數都只是四五歲,讀幼稚園,個子小小,十分有趣。

上第一課,我已經歸納了他們一個共通之處——就是拿袋子進來,高高興興的,遞給我。這是我前所未有的經驗,以前的學生,同是幼稚園,都是自動自覺攤開琴書呢。於是我請他試試自己拿書出來?他們都,呆了。望望我。望望個袋……時間緊迫,我唯有退而求其次,替他們把書拿出,讓他先學自行放上譜架吧。

見工時,一位資深音樂老師說,如今不少小公主小王子學習動機好低,但如果他們肯聽你說話,你會很滿足很開心。果然是的。我發現兩件法寶非常有用,一是顏色筆,一是貼紙。

教琴的人都習慣用鉛筆,但教小朋友,明明寫一樣的東西,如果用鉛筆,不到一秒他就別過頭不知望向哪兒了;但只要我拿起顏色筆,他就專心得盯我一筆一畫。如果我問他,這是什麼音符?小朋友一定耽天望地;但給他一支顏色筆,叫他寫上音名,圈起記號,他就精神大振!興奮得連下首歌的音都想寫下來。萬試萬靈。見他們受落,真是很高興,也不禁暗笑他們好天真,只是換一支筆,就亢奮起來,傻更更。

貼紙也是意料之外的受歡迎。我本來只是買來逗逗孩子高興,不料他們大喜過於我所望。有些音符狀貼紙,貼時無心,後來講課提起,孩子便立即記起來,「即是那個貼紙嘛」,真是好有用啊。

近年坊間推出了不少幼兒樂理書。我二十幾年前學鋼琴,樂理是口傳,無書無功課。曾擔心這麼小的孩子,肯做功課嗎?豈料事實完全相反,他們都熱愛做功課,點解?「因為我鍾意貼紙。」又是貼紙的功勞!這真要一讚出版社,把沉悶的理論課本化成貼紙簿,讓小朋友將答案貼上課本,功課變樂趣。

2011年1月9日星期日

東南亞美食坊

在香港,恐怕只要是日式餐廳,晚餐時段必定大排長龍。遠近馳名的不在話下,無名新店一樣客似雲來,甚至劣評如潮的(比如早前網上大熱的那間),亦然。這就是偏愛吧,不講公平的。

另一類廣受偏愛的,我想是泰國菜了。最近發現,屋企樓下是個東南亞美食天堂。聽說,其中一家叫「小曼谷」的,薄具名氣。幾個朋友不約而同說,其同事特登駕車過來吃,連裝修師傅也說,假日常駕車帶家人來吃。我也慕名一嘗,果然名不虛傳。泰姐落單,泰廚做菜,燒炒煎物,香口熱辣,置身那異國鮮藍的四壁間,加上便宜,三幾十塊一碟,難怪每晚都擠滿人。

可是,不得不抱不平,附近的兩家印度餐館、一間印尼餐館,其實都地道美味,驚喜更大呢。假日也要稍候入座,閒日客量卻遠遠遠遠追不上泰國餐廳!親朋來訪,問及附近有什麼好吃呢,一說泰菜館,反應雀躍,說有印尼印度菜呢,冷淡啊。

其實那家印度餐廳,也是印裔一家大小經營。紅黃青咖喱,做肉做菜碟碟不同味道,薄餅香脆新鮮。黃舊小店,還讓我見識了印度的流行音樂——我相信是流行曲吧,那是蛇舞式笛子音樂配rap,好有時代感。一份晚餐只三十幾元。我點了一桌子菜,店員說我「Too many order」,果然那次要捧肚子出門了,但人均都只是六七十元,比市區廉宜一半吧。

那印尼餐廳也很好味,連華僑姨姨也讚好,做出了印尼的味道。店主也是華僑一家,有些不懂是什麼菜的,他們都熱心介紹。那些炒飯呀、串燒呀、燒骨呀,跟泰式的其實一樣香口入味,燒的脆,煮的滑,炆的腍,不知怎的就是不夠鄰店受歡迎。

對於喜歡的店,心願很矛盾,不想等位,但又希望不要次次毋須等位——恐怕好店關門大吉。我想它賺得口碑與回報,但又怕它太好生意會給加租——又會關門大吉。不知該如何祝願,希望你們長做長有。

2011年1月3日星期一

用口寫揮春

因為貪新鮮,才剛踏進2011,還未收起聖誕樹,已急不及待添置農曆新年的家居裝飾品。

一心直闖旺角花墟的大型裝飾舖,不料中途遇上另一更有意思的街頭小攤,搶閘成為我家第一件賀年飾品——對,就是一幅用口寫的揮春字畫。

我說這是有意思,不是要消費別人的不幸,只是希望以行動支持一下書法先生的堅毅和努力。何況,那行書,真是很美呢。

他只有胳膊,沒有手臂。看他跪在地上,彎腰,挺住身子(連半截手臂讓他撐住地板也沒有),含粗筆,一撇一捺,一橫一直,先寫大字,後題小字。然後用腳撿起圖章,蓋上去,一共三個。

圍觀的人可不少。有些在旁議論,「真是可憐呀,大陸常常有人給斬手,丟出來行乞」;有些則拿電話、相機在拍。大抵路人都是善意的,但將心比己,還是不好大剌剌在當事人耳邊高談闊論猜想人家的不幸身世。賣藝的故事,希望不會給標榜為「有趣」短片瘋傳吧。

* * *
捧揮春,說了想說的讚美。心情有點輕快。我發覺欣賞的話,有時說的比聽的,更愉快。拐個彎,遇上賣獎券的小男孩。口痕問他,你們籌款了會用來做乜?

「……」男孩惘然。此時,他的朋友仔側過頭來,想了半秒,忽然叮一聲想通了,搶答:

「會……抽獎!」

哈,真可愛。

說起來,像他們這麼小的時候,我也曾經年年賣童軍獎券,也是在農曆新年前後呢。年月彷彿一霎,就來到現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