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

北上買窗簾

聽過幾個案例,香港買全屋窗簾,索價萬元;深圳買,一兩千!常覺得,如今還對北上消費抱持極端偏見,避之則吉,才落後。不過,一河之隔,還是有點不一樣。

前兩天,約好熟路的媽,領我到久仰的東門。原來我媽是老主顧,窗簾店老闆含飴弄孫,甫見面便說我媽幫襯他二十年了。媽說他分店新張,又有新抱幫手,真好。才驚覺眼前的白皙美少女,已為人媳人母!

這真是個陌生場景。今日香港,少女得子,若不是嫁了有錢人,恐怕很可能是問題少女,不用/不會上班呢,哈。當然最大的分別是,香港小店難做,貴租苦,不執笠算好,父業子承還開分店?充滿上年代的影子,如今只能在這河對岸,延續。

之後到另一店,又是奇怪,三個店員,怎麼都像中學生!不太純熟的翻布料,看似純熟的討價還價。忽然一個轉身,罵伙伴,都怪你開價太便宜!白做啦!口,典型的非知識型內地婦女,五分尖聲,三分兇兩分怨。稚嫩的臉,底下始終脫不了那種舊形象。暗有感嘆,起碼,要多等一代。

落單後,少女回到衣車,純熟地,轟轟轟地車布。那勞動的背影,剎那變得溫婉。想起當年家政課,我把學校的衣車弄壞了,車得一團糟。什麼語調也好,這是他們為搵食操練而來的求生技能。在一個做生意要格外硬淨的城市。在一個習慣裝「兇」作勢的城市。他們有的,我們沒有;他們面對的,我們沒有。

我拙於殺價。倘合預算,能力所及,讓比較不足的多賺十元八塊,何必計較?可是一旦心軟,又怕給當羊牯額外多斬兩刀。在懷疑自己小人之心與執平貨的興奮之間,還是服膺潛規矩,講價。

於是,我可以捧走一大堆贈品回家。

——彎個拐,簡陋小店,遇上山寨iPad,排山倒海,幾可亂真。是的,雖不至避之則吉,但還未是可以用太多同情心的時候呢。

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

玩具與成長

曾擔心, Toy Story 拍到第三集,會否逃不出自我重複的老路?——永恆的巧合墮樓,永恆的遇上慘情玩具,告誡說你主人貪新忘舊,但憑着永遠的信任,排除萬難,終於回家——就像那些永不斷尾的系列電影。

幸好,主人安仔經過青春期,生理心理快高長大,故事便有了點點不同。暌違十一年,胡迪堅持信任足十幾年,終於見證真相;

歷險足三集,每次都始於疑似失寵,這趟,安仔入大學,去與留,失寵不失寵,歷險過後,終於有個分解。害我笑了大半場後,最後竟要掛着淚痕離開戲院。難忘畫面,不好說穿,如果你看了一定知我說哪幾幕。早陣子重溫了一二集影碟,胡迪巴斯與安仔的往事歷歷在目,看新一集就更連戲感人。

玩具與成長的故事,太有共鳴。玩具是童年的投射,走過了就是走過了,懷緬而不可即。這集胡迪常常看着牆上的玩具大合照,想起兒時我也拍過幾次這樣的合照,不同年紀,玩具變呀變,幀幀不同。今天,俱往矣。背景的家與家俬都換了幾遍。尚算存在的,是從前擁着睡的幾個最愛公仔,不過都已淪為大狗小狗用口搶玩的玩意。有小小淒涼,如果布偶真是活的話。

我喜歡這一集,除了安仔變成大學生,妹妹也從嬰孩變成女生,活潑狗BB 變成無氣力老狗。想起當年, Toy Story創「平面3D」潮流之先,昔時的超班動畫,今日重看潤飾過的blu ray,竟覺生硬;第二集,連着播才發現,原來畫面大改進;來到第三集,甭提質感與細緻度了,九成場次「真3D」,平面3D,幾近淘汰邊緣。

一代標記的製作技術,堂皇記下時代開始,黯然給遺忘,畫下時代尾聲。戲中人長大了,看戲的我們,看着那飛來閃去的立體畫面,很難不記起那改變。記得安仔抱着胡迪巴斯吃喝玩睡時,我尚在初中,喜歡幼稚玩笑。今天安仔臨行,輕拍母親安慰道別;

我,都工作了,爬着這塊格子。戲裏戲外的時空,在這十幾年的距離之間,彷彿連上。

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

遇上伽利略

我覺得,裝修師傅,好似神探伽利略。

第一是因為我的師傅很年輕,可以做男主角,更重要是他周圍計數,畫花我的牆。

我問要買幾呎磚?師傅大筆一揮,就在牆上寫一串串數字——我真是無知呢,還袋住了平面圖,以為要給師傅紙上談兵,不曾想起,牆是可以畫的!談着談着,他就把電掣、地台梯級、衣櫃、燈槽都按位置畫了出來,恍如神探模擬現場環境。

後來撕開了舊牆紙,原來牆紙下埋住了上手業主多年前的裝修筆記!還有書枱圖則!兩代「伽利略」算式,並列牆上,一新一舊,一左一右,時空剎那交疊。很有歷史感。一座樓真是會「寫」下歷史的。也證明裝修師傅牆上計數,由來已久。

而最重要的是,師傅周圍摸摸看,推理出的「案情」,總與我們所知的脗合。

例如,他說部分天花灰鬆了,要剷走填平。細說成因,十足地質學家考察岩石,我只記得關鍵字是「天氣潮濕」、「冷熱空氣相遇」,師傅最後用回普通人的語言總結:「可能上手,夏季潮濕天,經常開冷氣向上吹,吹正天花。」

話說到此,眾人自然地一瞥那無人碰過的冷氣機——風口扇葉與鬆灰位置,嘟嘟嘟,恰好連成一線!「咪就係咁樣囉。」師傅笑說。我彷彿上了一課爛屋考古學,看見這四壁的舊時光。

然後,師傅又帶我們看睡房。「你間屋應該水浸過喎。」(不說不知,乜咁多問題嘅?)他指着地腳線, 「顏色較深,有點霉,一定浸過水。」「從變色的高度看來,都浸得好勁吓。」睡房會水浸?他便解釋,可能是水喉滲漏——

猛然想起小單位早前的修葺令!舊業主只道是水喉問題,卻始終沒說詳情。瞬間,故事給串連起來。都說師傅像伽利略,破了懸案呢。

2010年7月6日星期二

「我只是做金魚」

我不夠「進步」,所以常為時人言行,不安。

如果曾經滄海的少女,離開火坑,對過去看得開,其實沒理由說這樣的態度不正確。但我翻着報紙,周澄自白: 「我只是做金魚(夜店賣笑不賣身也),做了三個月,好似暑期工一樣,我當作是一種社會經驗……」言詞流露理直氣壯,我就覺得,很不安。

不想說這樣的觀點教壞細路,恐怕今日這四粒字一說出來,就給打成低水平,不文明,大家長——無疑有些家長過分敏感,朱古力廣告蹙眉弄眼都投訴,但來到價值觀議題,太多的不置可否,恰當嗎?

以前社會歧視妓女,所以提倡尊重性工作者。對的,總不成見娼就罵。然後我們進步到連淫業都不好批評,因為要尊重性工作都是靠自己幹活。然後我們說,攤出事實,讓年輕人自己分析是非。聽上來很對,但當連批評為娼的見解提出來都給打成輕忽人權,結果呢?少女分析出她的是非,我只是做金魚畀人摸啫,或者我援交只係一份工啫。

賭波亦然。政府會宣傳賭博禍害,講咗你知,你自己節制吧。結果,學生分析出他的是非,網上賭博增五倍。又如人人都知毒禍害人,可今天連band 1 學生都濫藥!成因不細數,毋庸置疑是,青少年是非觀念脆弱了,是與非,模糊的沒有界線,才會笨得毒都吸。

以前,長輩教落,就算委曲在人,也要以正確態度指正。今天一旦拿着貼住普世價值的幌子,就指着長者的臉,咒罵「快點去死」,還可自命清高!有時懷疑,明辨是非忽爾變得困難,是否近年通識通壞個頭,以為吹水吹得口沫橫飛就叫獨立思考,另闢新論就叫多角度分析?我只覺得,欠扎實知識與基本道德的扭橫折曲,不是通識,是通通不識。

對跌倒過的人,大可勉勵說當汲取教訓;但對於白紙一張的,是與非,是不是該先有清晰定見,而後對人體諒? 「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」,孔子對不同學生,也說不同教訓。不同的年代,也需要不同的聲音,在是非愈來愈無所謂的年代,是時候換個聲音嗎?下下冠人「站在道德高地」之罪,難道一個社會無人談道說德會更美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