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小巴司機多被視為亡命車手,不過說句公道話,他們也有溫柔善良的一面。
例如,我每夜收工回家的那一路線,就曾有一個帶子司機。七八歲的男孩,就坐在爸爸的司機位後,穿過紅隧,穿過欖隧,然後原路駛返對面海,來回來回,不知幾個小時。有時停車兜客,爸爸就回頭看看孩子。最近他轉了日班,偶爾才在晚上替更,重逢那夜,下車時,他親切的說:「拜拜。」
又例如,三十出頭的年輕司機,泊在酒吧街等客,老外探頭向乘客問路,他每次都快而準地搶答了,說着流利的英語。曾在不乘小巴的傍晚,在我家附近遇上開工中的他——他在車上給我揮手呢。原來不只我給他暗封「英文司機」,他也把我這尋常乘客認得了。
後來才知道,原來許多司機也有此本領,連在哪個站下車也說得出來。有些常與司機搭訕的熟客,一句:「打牌定返屋企?」不用叫站,自動開門。
不過當然,深夜小巴,難免遇上飛車之徒。近來天雨路滑,嘟嘟聲中,我在左右擺動的水撥之間,只看見化開了的黃光,顯示板卻一直閃着九十三、九十四……一落斜,太奇妙,耳朵塞了,坐小巴竟有搭飛機的體驗。此時,司機輕吐一聲:「趕得切!」原來,他在跟巴士競賽,誰先抵達巴士站,就可接載更多乘客。驚險與人情之間,實在愛恨難分。
每次小巴肇禍,報上必有角落批評,發薪制度使然,司機為多跑兩趟而飈車。然後又有個角落,乘客抱怨,超速警號日日響,司機懶理好危險。每次如是。然後又有下次。根本的制度問題,卻似乎沒任何改變。
可是,如此老生常談的小巴之弊,電視台竟用以「發揮香港力量」!短片中一臉正能量的小巴司機,如何積極面對經濟逆境?竟然是,䂿多兩轉。
唯望各位司機大哥,切勿視為榜樣。
2009年8月3日星期一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