愈來愈覺得,香港,臭了。
不知是事有湊巧還是城市常態,許多遍了,走在鬧市大街,只需行上兩個街口,汽車廢氣,抽煙路人,食肆油煙,沼臭溝渠,輪流圍攻。有時還加上一輛垃圾車。沒哪一口空氣,不是夾着煙塵或酸臭。所以我直覺上,還是喜歡新界多過市區,起碼我今天尚可呼吸微帶涼意的空氣,嗅到季節的味道,感覺健康一點。
原來,去年旺角、中環和銅鑼灣3個路邊監測站,「甚高」水平的超標總時數達破紀錄新高!二氧化氮含量又大增15%。看來我的「臭」體會,與數據相符。
說起來,灰濛濛的日子,不少人愛說那是「霧鎖香江」。其實這說法未必準確。
因為那層灰,不一定是霧。霧是水氣,天天然然。若是懸浮粒子,在香港,則名煙霞。
很奇怪呢,為何天文台要叫污染物毒霧做煙霞?一個霞字,雲霞、晚霞,詩情畫意。《儒林外史》亦有「堅臥煙霞,靜聽好音」。香港常以「正名」消歧視,妓女是性工作者,老人癡呆稍後也要改名了,怎麼連空氣污染都有個美麗的名字?內地稱「灰霾」,又灰又陰霾,恰當得多。
兒時不知「煙霞」,有時猜想,雲霧低飛,會否飄進我家?如果我家大廈高聳入雲,倚窗伸手,不就可以輕撫雲朵?——如今,美夢幻滅。高聳入雲霧 ,分分鐘是插入懸浮粒子中,未看天氣報告才不敢「霧」裏開窗。
5月將至(本來想寫「夏季快到」),可是至今陰晴冷暖尚不定,地球是不是已經病入膏肓?今年夏天,一齊節約用電,少開冷氣吧。這樣寫很老套。不過有些事只有對不對之分,對的事不會老套。
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
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
貴樓元兇
香港的存舊懷舊氣氛,前所未有的強烈。愛惜舊文化是其一,不滿政治民生現狀於是懷緬老時光,亦是其一。
此所以從前「八萬五」人人喊打,到今日平民百姓望樓興嘆,就開始懷念董生的良心。然後有更多人懷念殖民年代肯做就有上流機會的日子。甚至說,還是港英管得好。
這個,我大不以為然。
今日香港什麼深層次矛盾、貧富懸殊,那間掠奪半生積蓄的蝸居/賺到三代無憂的豪宅,無疑是重要一擊。住屋需求人人有,為何明知地貴樓更貴,特區官員仍死抱土地不放售?
追本溯源,不就是殖民政府為了益自己而想出來然後留下來的好東西?
那年頭,工業時代,英國自己想做世界工廠,開拓環球市場,靈機一觸:「不如把水深港闊的香港變成不收稅的自由港囉!」簡言之,利用香港賺錢。當然英國人不會花自己的錢來發展這片落後漁村,要打造港口,無稅抽,錢從何來?丁方小島,無石油無鑽石,得塊地。港英政府於是想出賣地發財大計——土地慢慢賣,夾硬推高售價。
影響眾生的高地價政策由此開始。
經過整整一個世紀,高地價的短暫之好過去,問題浮面,可這已是無法回頭的單程路。雖然壓抑樓價的輿情洶湧,不過就算政府下回不再只用把口救火,樓價最終又可回落幾多?所謂低位,仍是高地價大環境下的低位。香港住屋又細又貴的現實,或可紓緩,卻難根治。今日小市民的無奈,殖民政府,始作俑者也,居功不少。
平心而論,世界殖民潮中,哪有宗主國霸人土地非為着數?(唔通為普渡眾生咩?)香港算幸運,一邊被淘金,一邊被開發。我不否定英國人把小漁村扶植成國際都市的功勞,只是覺得,回憶會騙人,不要太過美化那個港英年代,會好一點。
此所以從前「八萬五」人人喊打,到今日平民百姓望樓興嘆,就開始懷念董生的良心。然後有更多人懷念殖民年代肯做就有上流機會的日子。甚至說,還是港英管得好。
這個,我大不以為然。
今日香港什麼深層次矛盾、貧富懸殊,那間掠奪半生積蓄的蝸居/賺到三代無憂的豪宅,無疑是重要一擊。住屋需求人人有,為何明知地貴樓更貴,特區官員仍死抱土地不放售?
追本溯源,不就是殖民政府為了益自己而想出來然後留下來的好東西?
那年頭,工業時代,英國自己想做世界工廠,開拓環球市場,靈機一觸:「不如把水深港闊的香港變成不收稅的自由港囉!」簡言之,利用香港賺錢。當然英國人不會花自己的錢來發展這片落後漁村,要打造港口,無稅抽,錢從何來?丁方小島,無石油無鑽石,得塊地。港英政府於是想出賣地發財大計——土地慢慢賣,夾硬推高售價。
影響眾生的高地價政策由此開始。
經過整整一個世紀,高地價的短暫之好過去,問題浮面,可這已是無法回頭的單程路。雖然壓抑樓價的輿情洶湧,不過就算政府下回不再只用把口救火,樓價最終又可回落幾多?所謂低位,仍是高地價大環境下的低位。香港住屋又細又貴的現實,或可紓緩,卻難根治。今日小市民的無奈,殖民政府,始作俑者也,居功不少。
平心而論,世界殖民潮中,哪有宗主國霸人土地非為着數?(唔通為普渡眾生咩?)香港算幸運,一邊被淘金,一邊被開發。我不否定英國人把小漁村扶植成國際都市的功勞,只是覺得,回憶會騙人,不要太過美化那個港英年代,會好一點。
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
醫院5分鐘
區聞海醫生最近談看診時間。他是管理層,看全局。我是用家,只看一隅。最近定期到公立醫院覆診,以這幾次的經驗來說,其實不覺醫生趕忙敷衍,問的都答了。只不過快人快語,答完都是5 分鐘。
倒是輪候時間才最要命。比如上回,覆診單上寫的,是中午12 時。我準時到醫院,排隊交錢,排隊磅重量血壓,一等,就等到下午2 點,終於叫到我個名——
入護士站。再排隊。然後終於終於見到醫生。5 分鐘講完。再排隊,交藥單,等取藥。藥房已經擠得沒座位了,看着叫籌的顯示板,屈指一算,起碼要再等1 個半小時……結果是真的算準了。埋單計數,看5 分鐘醫生花了足足4 小時,耗掉半個白天的青春。
我相信全香港人都知道本地公共醫療出名有排等的,就像英國意大利的火車出名誤點,見怪不怪。不是投訴,只是奇怪,覆診時間既是醫院分派,明知趕不及,何不乾脆把每節預約時間的病人數目,減少至較接近現實的數字呢?
相比之下,抽血安排則快靚正得多。從排隊到完成,快起來也就是5 分鐘。連抽血的姑娘,也一洗惡護士形象。
說的是前幾天,我又去抽血。姑娘純熟的拍拍手臂,讓血管現形,她輕吐一句: 「不太浮出來喎。」
「吓?咁咪好痛?」其實我不是很怕打針抽血,只是聽了那話就自然地爆出疑問。不料一秒間即時有另一位看來較年長和高級的護士走來。
「抽完血一陣去邊呀?」那疑似高級護士問,語調溫婉得——噢,明顯是來給我分散注意力…… 「係咪唔痛呀?」她竟像哄小孩一樣哄牛高馬大的我!心裏又想讚歎,又想躲。
倒是輪候時間才最要命。比如上回,覆診單上寫的,是中午12 時。我準時到醫院,排隊交錢,排隊磅重量血壓,一等,就等到下午2 點,終於叫到我個名——
入護士站。再排隊。然後終於終於見到醫生。5 分鐘講完。再排隊,交藥單,等取藥。藥房已經擠得沒座位了,看着叫籌的顯示板,屈指一算,起碼要再等1 個半小時……結果是真的算準了。埋單計數,看5 分鐘醫生花了足足4 小時,耗掉半個白天的青春。
我相信全香港人都知道本地公共醫療出名有排等的,就像英國意大利的火車出名誤點,見怪不怪。不是投訴,只是奇怪,覆診時間既是醫院分派,明知趕不及,何不乾脆把每節預約時間的病人數目,減少至較接近現實的數字呢?
相比之下,抽血安排則快靚正得多。從排隊到完成,快起來也就是5 分鐘。連抽血的姑娘,也一洗惡護士形象。
說的是前幾天,我又去抽血。姑娘純熟的拍拍手臂,讓血管現形,她輕吐一句: 「不太浮出來喎。」
「吓?咁咪好痛?」其實我不是很怕打針抽血,只是聽了那話就自然地爆出疑問。不料一秒間即時有另一位看來較年長和高級的護士走來。
「抽完血一陣去邊呀?」那疑似高級護士問,語調溫婉得——噢,明顯是來給我分散注意力…… 「係咪唔痛呀?」她竟像哄小孩一樣哄牛高馬大的我!心裏又想讚歎,又想躲。
2010年4月4日星期日
扮木的磚
最近努力蒐集裝修資訊,才知道,現在除了有木地板、地磚,還有扮木地板的地磚,扮木地板的膠地板,扮水牛皮的地磚,和扮水牛皮的膠地板。仲有扮牆紙的牆磚。
真是式樣質料大顛覆。我喜歡木色的溫暖感,又喜歡地磚容易打理,如此crossover,難得研發者想得出又做得到。
那些木紋磚,若非刻意湊近察看,站着俯視,假的絕對真得了。西班牙意大利的,單看表面,一呎距離都難辨是木是磚。真虧我國A貨出眾也有不敵時。差勁起來,十足用printer把木紋列印在磚上。
可憐我一番雄心壯志,四出格價,結果格出一身鑑貌辨質好工夫——即是挑剔。讚好的,都貴。是好貴。價錢大眾化的,又買不下手。如此循環,好不沮喪。
至今未購,不過找到一家,「性價比」算合理,印象不錯。當然店員恰當的熱誠和笑容也加分不少。第一次逛,是個外形十足恭碩良的青年店員,他熱心地解釋產品特點,又把幾種木色的木紋磚鋪出來,試看效果。然後大做測試,例如大力把磚塊敲向地面,無崩無花,以示耐用。
第二次再逛,是個女的。又做測試!今次是倒水。她說,可踏上濕轆轆的地磚,試防滑。我的鞋底,踏遍污街穢廁,踏上去豈不浸出一地黑水?最後還是試了,真的沒跣腳。她再示範抹地,「一抹就乾呢。」我卻不好意思要她抹我踩出來的污水。
題外話,小店牆上,掛着一幅書法。「老闆寫的!用來提醒我們。」
我常覺得,有怎樣的上司,就有怎樣的員工。上的卸責,下的斜膊;老闆寬厚會變通,員工也少一點批鬥與因循。這店東主,廿一世紀了,竟用筆墨為勉,書曰「謙和」,大概今見店員謙和,老闆榜樣,有一功!
真是式樣質料大顛覆。我喜歡木色的溫暖感,又喜歡地磚容易打理,如此crossover,難得研發者想得出又做得到。
那些木紋磚,若非刻意湊近察看,站着俯視,假的絕對真得了。西班牙意大利的,單看表面,一呎距離都難辨是木是磚。真虧我國A貨出眾也有不敵時。差勁起來,十足用printer把木紋列印在磚上。
可憐我一番雄心壯志,四出格價,結果格出一身鑑貌辨質好工夫——即是挑剔。讚好的,都貴。是好貴。價錢大眾化的,又買不下手。如此循環,好不沮喪。
至今未購,不過找到一家,「性價比」算合理,印象不錯。當然店員恰當的熱誠和笑容也加分不少。第一次逛,是個外形十足恭碩良的青年店員,他熱心地解釋產品特點,又把幾種木色的木紋磚鋪出來,試看效果。然後大做測試,例如大力把磚塊敲向地面,無崩無花,以示耐用。
第二次再逛,是個女的。又做測試!今次是倒水。她說,可踏上濕轆轆的地磚,試防滑。我的鞋底,踏遍污街穢廁,踏上去豈不浸出一地黑水?最後還是試了,真的沒跣腳。她再示範抹地,「一抹就乾呢。」我卻不好意思要她抹我踩出來的污水。
題外話,小店牆上,掛着一幅書法。「老闆寫的!用來提醒我們。」
我常覺得,有怎樣的上司,就有怎樣的員工。上的卸責,下的斜膊;老闆寬厚會變通,員工也少一點批鬥與因循。這店東主,廿一世紀了,竟用筆墨為勉,書曰「謙和」,大概今見店員謙和,老闆榜樣,有一功!
訂閱:
文章 (Atom)